个人名片
姓名:保生大帝
真名:姓吴名本﹙另有一说是夲,现经学术界论证,此为笔误证实其名是本﹚,字华基
曾用名:大道公、吴真人、花轿公、英惠侯
出生年月: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
祖籍:泉州府安溪县感德镇石门村
职业:医生
居住地: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今属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
特点:少超悟,长得道术。不茹荤,不授室。
这个生活在距今千年以前的北宋医生,从小聪慧博览群书,过目不忘。他的祖先是战国时的吴季礼,九世其父吴通,母亲黄氏,因避乱而南迁,从安溪到了泉州府同安县白礁村结茅而居。
他医德医品极佳,业医无贵贱,按病授药;对歧黄医术,他特别下功夫潜心研究;在制药方面,特别精研有方。相传宋仁宗的母亲曾患重病久治不愈,在青礁人吏部尚书颜师鲁的推荐下,吴本进京并治愈了太后,在朝廷备受皇帝青睐;他生性纯朴而又淡泊名利,回到“高温多湿、瘴疫为毒”的闽南地区悬壶济世,大部分时间在白礁、青礁一带行医施救,在民间深受爱戴。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医术高明的“医神”吴本的出现,就成了泉州府同安县一带民众的精神寄托。
可惜在到山崖采药不幸摔伤去世,羽化时年谨五十有八。因其无儿无女无亲无戚,为避免沦为孤魂野鬼,民众采取立庙集体奉祀的办法,筹集资金建立了一座秋龙庵,偶其像而祀之。这就是保生大帝祠祀的肇始。
殿内的保生大帝居然穿龙袍诶!传说保生大帝后代弟子入宫(也有说其显灵)救过朱元璋的性命,朱元璋登位之后赐保生大帝一件龙袍,此后保生大帝神像就头戴金冠,身披龙袍,脚蹬龙履了。自神权、神威的确立使得吴本完全被神化。
白礁慈济祖宫的保生大帝神像称为金身,享祀最久。从宫祝口中了解到,白礁宋代原雕保生大帝金身3尊,一大帝坐镇白礁祖宫,二大帝分迁台湾学甲,三大帝享祀青礁。
白礁慈济宫形成民间信仰习俗,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祈求药签、问事签,及保生大帝的请神、乞火、忌日、巡游等祭典活动引来进香团香客无数。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诞辰日,各地进香团的来到把纪念活动推向高潮。每年的三月十一日至十七日白礁慈济祖宫可谓是人山人海,不仅是漳州本地人会前来朝拜,泉州、厦门更是几乎全村进香浩浩荡荡,就连台湾信众都特地渡海举行“上白礁”谒祖祭典。
届时进香团分批来到宫殿,就连“冲宫”仪式都要错峰进行,庆生期间从早到下午四点,祖宫都是热闹非凡。超具“古早式”的民俗表演吸引了不少信众驻足观看。
一座宫庙,通常以“分身”或“分香”的方式繁殖衍生出更多的分灵庙,一个地方或一个人从白礁慈济祖宫请来一尊神像走,在家乡或定居处建庙供奉这尊神像,就是“分身”;若是只奉请了香火袋或神符,就是“分香”。(如闽南各地、台湾等华侨居住地大大小小的保生大帝庙宇。最典型的就是泉州晋江深沪宝泉庵的神像是从台湾学甲慈济宫分身而来,而台湾学甲慈济宫的神像则是白礁慈济祖宫的分身)
除此之外还有“漂流”这一方式。信众会造一大船,把神像放置在船上任它在海上漂流,叫送王船。飘到哪,当地民众就要建庙安放神像。(这种方式多为王爷庙)
在村口就能看到贴有某地进香团的从晋江、惠安、南安等县市来了车辆,原来是各个村落分灵庙组织进香团“觐见”保生大帝。一支支不同村落的进香队伍,按批次向祖宫进发。前有令旗、凉伞先导,香担随后。
中间是四人抬到神舆,有的则是男子抱着或提着放置有保生大帝神像的篮子,所到之处锣鼓声、鞭炮声不断。
来到宫前广场,不马上进入宫殿。舆夫(青壮年)抬着各自村落的保生大帝等神像的神舆开始不停左右摇晃。
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候!
在神婆或乩童指引下
辇队飞速冲进宫庙
一扛轿子浑身都起了劲
仿佛神助一般推动着往前冲
此时呼喊声、锣鼓声、鞭炮声齐发
场面热闹滚滚
这种庙宇间的互动
是闽南充满文化意义、
极具凝聚力的宗教现象和活动
三步并做两步
从窄小的楼梯飞奔而上
这是舆夫无法控制的
称为发辇
意思是神明显灵了、高兴了
后将神舆放置在前殿的天井边
众人燃上线香
向天公和保生大帝虔诚朝拜
祈求无病无灾
这休息期间神明若是“玩兴大发”
神婆或乩童会指引众舆夫再次抬着神舆
在殿内或广场“玩”上几个回合
又到了众人齐乐的时候了
每年这几日的祭典现场不时会刮起阵阵大风,我们认为是暮春节候的原因。而老一辈的人则有“大道公风,妈祖婆雨”的说法。(传说保生大帝与妈祖皆为北宋福建单身人士,一在泉州同安一在莆田湄洲,传说年纪相差19岁的二神曾相恋但妈祖因见母羊生产苦状而辞婚,保生大帝愤而与妈祖施法相斗,于妈祖诞辰降雨洗其脂粉,妈祖亦不甘示弱,于大道公诞辰施法刮风,吹落道帽。)
千里迢迢回到大陆的台湾三太子
在广场跳起了舞
信众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记录
就连女性朋友们
也连番上了阵
宋高宗为感吴本恩德,下旨在秋龙庵原址改建一座宫殿式的庙宇,赐名白礁慈济宫。又因明朝文皇后赐送“国mu狮”镇宫(另一只石狮存放在北京故宫),白礁慈济祖宫有了闽南故宫之称。这座雄伟壮观的宫殿型建筑是“中国故宫之一”,也是全国首批涉台文物。还去啥首都看故宫啊,阮闽南就有!
这庙宇可是一座罕见的文物宝库。民间集资修建的宫庙只能建三个门,只有皇帝御赐的才可以是五门,注意啦,这闽南故宫的正门是五开间喔!建筑等级上仅次于北京故宫~
天井中有一只握着印鉴的“国mu狮”(母,敏感词统一用拼音表示)相传保生大帝的后代弟子(也有说其显灵)入宫医愈明成祖朱棣文皇后的乳疾。文皇后特命能工巧匠雕塑一只手握印鉴的石狮,由京城送至白礁慈济祖宫,也成了该庙宇的镇宫之宝。它的右前肢举着一刻着一个“亚”字的方印(当时皇帝使用十二种文字符号,亚字为用来祭拜神的符号)
前方有口“龙泉井”,相传这是保生大帝生前为患者洗涤伤口的泉水,一千多年的古井至今还能使用,久旱不涸,无数信徒到此“请回圣水”,汲饮“龙泉水”,祈求“消灾灭病”。
清澈见底
庙宇边壁绘满了精美的壁画,多是根据保生大帝生前往后的事迹、历代的显灵与王朝的敕封等传说绘成连环图画,以此作为记录和传播。
大殿后墙还绘有一幅国画,巨画上画着弥勒佛悠闲的神态,名曰“四顾眼菩萨”。神奇的是,弥勒佛的眼睛和脚掌心会随着观赏者位置的移动而移动。在北京故宫上方悬挂着的毛主席油画像也有着同样的随动效果喔。
看着弥勒佛的眼睛哦!
殿宇分前、中、后三殿,正殿中主祀保生大帝。两边陪祀东、西圣侯(奉宋高宗命入闽监督施工的官员),两侧为邓天君、连圣者、刘海王、孔舍人等三十六神将。
虔诚朝拜
后殿奉祀圣父吴通协成元君与圣母黄氏玉华大仙。左边,祀有千手观音、善才、龙女与韦陀,王公、大妈婆与大使哥等神像。右边,奉祀注生娘娘。两旁分别是与山体连接的“寿”字大石、白礁王姓的祖神开闽王王审知和护国公。
不少信众会来此求得药签
像这样的高敞壮丽的宫殿式庙宇建筑
不说在闽南大地上绝无仅有
整个中国恐怕也是寥若星辰
按传统,东为大西次之,为何西宫白礁慈济宫地位更高些?
这是两个相邻不过三五里的村子,从行政隶属来说,白礁历史上隶属泉州府同安县,青礁为漳州府海澄县辖地。宋朝泉州为世界第一大港口,不论是经济与人文各方面遥遥领先于漳州府。再加上白礁慈济祖宫在入清后曾四次重修,而青礁宫自乾隆重修后就没有续修。东西宫间的祖宫之争中能看出保生大帝吴本是多么深受民众喜爱和敬仰的。
如今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漳州、泉州、厦门,及与隔海相望的台湾岛、东南亚一带,坐落着一座座金碧辉煌的保生大帝宫庙。保生大帝“业医以全活人为心,按病与药,如矢破的,或吸气嘘水,以饮病者,虽沉痼奇怪,亦就痊愈。是以厉者,瘫疽者扶兒携持,无日不交踵其门。侯无问贵贱,悉为示疗,人人皆获所欲,去远近咸以为神”。
吴本生前的善行德举才是最开始令人钦佩的原因,而各地大小保生大帝宫殿也道出了他在民众心中的地位和闽南信仰的扩张和传承。也难怪近日闽南各个村落几乎全员信众纷纷前来朝拜保生大帝,这样“古早味”庆生方式可真是热闹非凡,饶有趣味。
壶仔饭
晋江,这座城市的名字来源于一条江。
时间回溯到1700多年前,一群躲避战乱的晋人,衣冠南渡,从中原迁徙到这里,他们沿江而居,安定下来,他们思念故土,怀念家乡,于是这条江就被命名为“晋江”。在那个纷乱的年代,晋江是一片净土,晋人在此繁衍生息,慢慢地,就有了城,名字也叫晋江。
深沪,是晋江的一个大镇,是一座和大海密不可分的大镇。
从名字上看,这个地方就和大海有着密切的关系。沪,在古代,这是一种捕鱼工具。事实上,深沪确实是晋江的一个沿海大镇,这里有深水良港,每天来来往往的渔船,第一时间将新鲜的海货送到镇上。
深沪的宝泉老街,更是深藏着许许多多的美食,流传了上百年的老字号,依然按照古早味道,奉献着美食。
宝泉街不长,甚至有点窄,一头连着深沪码头,一头是供奉保生大帝的宝泉庵,湿漉漉的石板路透着大海特有的气息。
走进这条老街,仿佛穿越回百年之前,熙熙攘攘的人潮依旧,美食的味道,飘荡了百年。街口就有老字号,正对着宝泉庵的第一家店是焕超水丸店,这是一家传了五代的百年老字号,焕超是第四代传人张焕超,如今他的儿子张少恒已经接班,但张焕超仍然时不时亲自操刀,毕竟“挫水丸”挫了一辈子,不是说放下就可以放下的。
水丸,又叫鱼丸,深沪渔港人家靠海吃海,鱼丸的原材料自然从大海中来,鮸鱼、马鲛鱼、鳗鱼、鲨鱼都是制作水丸的好材料。鲜鱼剖腹,剔骨,去头,将鱼肉刮下,加入地瓜粉,放进大缸中搅拌搓揉,这是一项功夫活,张家人就这样挫了一百多年。多大的力道,多长的时间,都是需要长时间的沉淀才能积累,从而挫出够好的味道。
张家的水丸生意始于清朝同治年间,张家先祖是一名船商,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在广东接触了鱼丸的做法,结合深沪特有的海鲜,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深沪水丸。
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开发和创新,如今,张家的水丸品种有20多种。搓成小球状名为“水丸”;包馅者,称为“大粒包腹水丸”;用刀刮成虾状者,称为“虾丸”;做成饼状者,称为“鱼羹”;卷成管状者,称为“鱼卷”。根据原料的不同,又有花枝丸,肉丸等品种。而一碗鱼丸的正确打开方式,一定要搭配葱头油,足以让水丸达到鲜、脆、嫩、香的特点。
在深沪,马鲛鱼是一种常见的海洋鱼类,除了用做水丸之外,深沪人还常用它来做羹。
羹是一种古老的美食,在闽南,一碗咸饭的最好搭档一定是有着淡淡鱼香的马鲛羹,闽南人亲切地称之为“马加羹”。马加羹的做法不难,是鱼肉与地瓜粉结合的产物,但好吃的马加羹一定是活色生香的,但在实际制作中,一定要有丰富的“眼观”经验,否则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做羹的关键是看水的火候,要在“不急不缓”的沸水中以高潮的手艺,边下地瓜粉糊边搅拌,使之达到“似汤非汤,似糊非糊”的境界,入口的时候才能香滑可口。如今,整个泉州地界,马加羹随处可见,深沪的马加羹,无疑是经得起考验的。
壶仔饭
深沪靠海,所以深沪的小吃多少都和海脱不开关系,就连填饱肚子的壶仔饭,如果缺少了几味海产,那就脱了壶仔饭的神韵。
在深沪,最正宗的壶仔饭也在宝泉街上,名字叫深沪大井头壶仔饭。壶仔饭,顾名思义,必须有一种壶状的容器,壶仔饭是从烧肉粽演变而来,所谓壶仔,就是一种陶罐,装进瘦肉、香菇、虾仁、海蛎干等配料与炒好的糯米一起蒸熟,就是壶仔饭基本版了。吃的时候,将壶仔饭挖到碗里,撒上香葱花生米,浇点卤汁,一碗香喷喷的壶仔饭就等着你大快朵颐了。
总的来说,深沪的三大小吃,基本上注重食物的原汁原味,这与深沪人的讨海生活方式有关,以前,每每有渔船讨海归来,码头就拥簇着“抢鲜”的人们。
海鲜是深沪饮食文化的主角,原味是味道的至高追求,不仅仅是三大小吃,拳头母,虾饼,都是如此。
相关问答
博龟就代表着把好生活带回家。从百年前开始,每年农历五月,深沪宝泉庵内供奉的保生大帝生日后,当地人便自发组织“博龟”活动。用来博的“龟”其实是用纸扎成...
海是大自然的精灵,可以温馨丽人、风情万种;也可以巨浪排空,撕心裂肺!!在晋江、在闽南,看海观涛是工作之余的一大享受、一种人生旅途中的品尝!深一层悟彻...沿...
占卜预测:保生大帝灵签,心诚则灵占卜预测:保生大帝灵签,心诚则灵相关问答保生大帝和瘟君谁级别高?医神保生大帝吴夲与瘟君成了同门师兄,...
保生大帝药签探索保生大帝文化 求签也能与众不同日前文化C游记的拍摄团队走进了位于厦门市的海沧区,海沧因“沧江归海,海润沧江”而得名,探访了有着...
保生大帝药签保生大帝,姓吴名本(běn),而非夲(tāo)?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往往是由繁入简,由难入易,而关于保生大帝的真实名讳,却是一个错综复杂的...
保生大帝药签占卜预测:保生大帝灵签,心诚则灵占卜预测:保生大帝灵签,心诚则灵相关问答瘟君跟神医大道公的师傅是谁?片里没提啊,应该是个凡人,因为保...
保生大帝药签占卜预测:保生大帝灵签,心诚则灵占卜预测:保生大帝灵签,心诚则灵相关问答保生大帝片尾曲?保生大帝的片尾曲是一首充满神秘和庄重感的歌...
保生大帝药签占卜预测:保生大帝灵签,心诚则灵占卜预测:保生大帝灵签,心诚则灵相关问答瘟君跟神医大道公的师傅是谁?片里没提啊,应该是个凡人,因为保...
保生大帝药签占卜预测:保生大帝灵签,心诚则灵占卜预测:保生大帝灵签,有求必应相关问答保生大帝在天庭的地位?保生大帝在天庭的地位是医神保生大帝,吴...
保生大帝药签漫谈诏安的乡土信仰(七)保生大帝——吴夲 保生大帝姓吴名夲,世人又称大道公或吴真人,但诏安民众却喜欢尊称为“先生公”。保生大帝出生...
保生大帝药签